close

by 作者: 黃瑽寧 小兒感染科  2013-09 親子天下Baby 3期

幾乎每個寶寶都有過尿布疹的經驗,輕則紅屁股,嚴重時甚至發爛長膿,並且容易一再復發,惱人小毛病該如何對付呢?

黃瑽寧:戰勝7大類型難纏尿布疹!

親子天下寶寶季刊

文∣黃瑽寧    插畫│薛慧瑩

我相信沒有一位寶寶小時候從來沒有「紅屁屁」過。雖然尿布疹是一個很常見的疾病,卻是某些家長的惡夢;尤其當症狀反覆發作,擦藥總是擦不好,看著吹彈可破的粉嫩小屁屁,一天一天變成爛熟的水蜜桃,心情實在很不爽吧。
但是面對這麼常見的嬰幼兒疾病,大部分的家長,甚至醫護人員,都只知道「擦屁屁膏」,「勤換尿布」,以及「晾屁股」這些招數。

尿布疹可分四大類型

事實上尿布疹的成因比想像中複雜許多,如果沒有對症下藥,有時候反而會讓情況更加惡化。

一般來說,我會把尿布疹分為四大類:

1.刺激型尿布疹(好發在屁屁的「山頂」,凸起的地方)

2.感染型尿布疹(好發在屁屁的「低谷」,夾層的地方)

3.悶熱型尿布疹(好發在屁股以外的地方,比如說腰部或大腿)

4.過敏性尿布疹(到處都有,對溼紙巾、尿布的材質,以及藥膏等等嚴重過敏)

雖然這四種疹子可以交互發生,好發位置也不見得如我所描述的如此涇渭分明,但因為引發的因素各有不同,因此處理方式也有所差異。

第一種刺激型的尿布疹,可以算是一種嬰兒專屬的「接觸性皮膚炎」。它造成的原因是尿液或糞便中的刺激物質,破壞了寶寶皮膚的角質層;脆弱肌膚又雪上加霜的在尿布上不斷摩擦,進而造成紅腫與破皮。所以不難理解,刺激型的尿布疹容易發作在屁屁的山頂,因為那個地方是最容易接觸到糞便,也是與尿布摩擦最激烈的位置。

第二種感染型尿布疹則有明確的敵人:細菌和黴菌。我們所熟知的黴菌「白色念珠菌」,就是喜歡悶熱潮溼這一味兒,胖寶寶肥吱吱的屁股夾層,剛好可以成為它繁殖的溫床。當然這些黴菌聲勢壯大之後,可不會這麼乖的停留在原本的位置,也可能繼續擴張版圖,最後造成「滿山滿谷」的黴菌感染。除了黴菌之外,皮膚上的兩大細菌——鏈球菌、葡萄球菌可不甘寂寞,三不五時也來湊湊熱鬧,造成一粒一粒的小膿皰,長在已經不堪一擊的紅屁股上。

凡士林、痱子粉愈擦愈嚴重

至於藥膏的部分,氧化鋅仍是最好的第一線用藥,既可吸收溼氣,也可以隔離造成刺激的糞便或尿液(記得擦厚一點);一般媽媽能在藥妝店所買到的屁屁膏,大部分都含有氧化鋅的成分。但如果屁屁已經有感染的跡象,就要增加抗黴菌,或是抗細菌的藥膏。類固醇藥膏雖然也很好,卻是兩面刃:對於刺激型或悶熱型尿布疹,類固醇雖然都可以提供抗發炎的緩解作用,但使用過量,反而會讓黴菌更加肆虐。另一個糟糕的後遺症,當類固醇使用太凶太頻繁,會造成嬰兒臀部肉芽腫(Granuloma gluteale infantum)的併發症,太恐怖的圖請大家自行上網搜尋。

凡士林等膏狀物雖然也是很好的隔離物質,但它沒有吸收溼氣的作用,甚至造成毛細孔堵塞,塗抹久了反而會長出溼疹或痘痘,因此並不建議常規使用。至於痱子粉,雖然吸溼效果好,看似能保持乾爽,但第一會有吸入嬰兒肺部的危機,第二當寶寶的尿液、便便等排泄物與痱子粉結合時,會讓痱子粉結塊、變質,黏在肌膚上,對寶寶的屁屁反而是種刺激,因此並不是很建議使用。

剛剛只提了前三型的尿布疹,第四種「過敏性尿布疹」乃最冤枉者也。這些家長可能是最注意寶寶屁股清潔的人,整天用溼紙巾擦拭,一有狀況就擦來自世界各地的「貴森森」草藥膏,同時尿布也換得很勤,卻還是很嚴重。搞半天原來寶寶是對這些刺激物過敏,一旦把這些溼紙巾、肥皂、洗劑、尿布、藥膏等拿走,改用清水沖洗屁股,媽媽不再有強迫症之後,症狀反而減輕了。

除了上述四種常見的尿布疹之外,還有一些其他罕見的情形,我也列舉在下面提供大家參考。

5.鋅缺乏症(嚴重脫皮,腹瀉,通常發生在早產兒或營養不良的嬰兒)

6.硬化苔癬(非常罕見,我也沒看過,幸好是白色的,不會搞錯)

7.蘭格罕細胞組織球增生症(非常罕見,我只看過一次,疹子帶點咖啡色的,範圍很大)

總之,日後當你的寶寶遇上難纏的尿布疹時,切勿道聽塗說,亂抹亂擦,應該給專業的小兒科醫師評估,辨識為哪一種尿布疹問題,藉由飲食的調整、環境的控制、適當的藥膏,才能真正達到痊癒的目的。請記得:尿布疹雖然只是小問題,背後卻隱藏著大學問喔!

第三種悶熱型尿布疹,其實就是「熱疹」,因為不透氣不透汗,造成汗腺堵塞或感染。這種型與糞便接觸無關,因此它好發的位置反而離肛門口比較遠,都是在腰際(尿布最不透氣的位置),或是大腿(尿布鬆緊帶的位置)等等。

勤更換或不穿尿布保持乾爽

以上三種尿布疹的處理方法有一個共同的原則,就是:「保持乾爽」。當屁屁保持乾爽時,表示尿液和糞便沒有浸潤在寶寶肌膚上,進而減少摩擦引起的刺激型尿布疹。而乾燥環境對黴菌細菌也不是好消息,溼疹汗疹就無處可長,保持乾爽可謂一舉數得。

不過要保持乾爽說起來簡單,在潮溼悶熱的海島型氣候下,有時候施行起來還挺困難的。除了注意尿布的品質之外,選擇較寬鬆的尺寸,勤換尿布(甚至一小時換一次),天熱時候開冷氣、減少寶寶的衣物等,都是保持乾爽的方法。材質的部分,目前的研究顯示,「布尿布」和「紙尿褲」是旗鼓相當,似乎沒有誰能減少尿布疹的機率。「晾屁股」也不失為最佳的透氣法,以前的嬰幼兒,都穿開檔褲,透氣又乾燥,也很少聽到有什麼尿布疹的。寶寶如果還只是躺在嬰兒床上不會翻身,也可以不包尿布,在屁股下墊「尿布巾」或「保潔墊」,這樣也可以讓小屁股透透氣。

選擇尿布注意腰部透氣度

有些媽媽會希望我推薦紙尿褲的品牌,我想在這裡不適合做任何廣告。然而尿布疹的發作與否,的確除了更換的頻率之外,尿布品質的好壞真的佔了很大的因素。因此當寶寶屁股已經出現狀況的時候,千萬不要只是擦藥,更換尿布的廠牌也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。有時候尿布本身的吸水層很好,但是腰際的不吸水材質卻悶熱難耐,引發第三種的悶熱型尿布疹在腰際或尿布邊緣,此時可以反折尿布的邊緣部分讓肌膚透透氣,或者乾脆換一型尿布,比如說從魔鬼氈型改為褲型。

除了保持乾爽之外,就要開始對症下藥了。

刺激型尿布疹的寶寶,常常發生在「從母奶換成配方奶」的時候,或者是有腸胃炎感染的時候。這些改變都會造成消化不良,糞便的刺激物質增加,導致肌膚的破壞。此時我一定會詳細詢問寶寶的飲食狀況,進而做些改變與調整,這才是治本而不只是治標。

如果寶寶是喝母奶,那麼媽媽的飲食紀錄就格外重要。我有時候把奶茶、巧克力等等零食飲料從母親的飲食中去除之後,寶寶的尿布疹也自然而然改善了。我會鼓勵媽媽儘量吃天然的食材,反之,進補的藥材或其他可能有人工添加物的食物,則能避免就避免。

配方奶寶寶換成水解蛋白奶可能會有一點幫助,但寶寶不見得賞臉,並且對皮膚的效果也不一定如預期。如果已經超過四個月的嬰兒,可以開始吃副食品,讓配方奶造成的刺激減少,增加腸內菌種的多樣性。益生菌可以改善暫時的急性腹瀉症狀,進而改善屁屁的紅疹,但長期使用則無證據顯示有效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y寶貝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