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











孩子遇到狀況總是愛哭,怎麼辦?2011.02.15









 

每個父母都希望子女有均衡和諧的個性,都想給子女最好的環境、最多的關愛;希望子女有最好的發展、最佳的表現,因此如何了解孩子成長中每個階段的發展,對孩子均衡發展有很大的幫助。首先父母必須知道在孩子一、二歲時,如果能建立他對人和世界的信任關係,那麼他就能和爸媽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,同時幫助他與社會建立良好的人際互動及良好的人格發展。


接下來孩子在三、四歲的發展中,父母也會發現孩子正迅速地成長,孩子已具有自我的意識和穩固的自我概念;已能清楚掌握到自己所擁有的能量,他可以透過自己的意志使父母妥協,也可以運用自己的方法獲取他的想望。正因為如此父母可能會預期孩子的表現不應該再用哭鬧的方式,可是結果卻不如理想,孩子還是愛哭鬧,這到底發生了什麼事?


每個孩子都有他特有的成長速率和模式,父母必須容許孩子有相當充裕時間來體驗、學習與成長。孩子也許還沒學會正確的互動和溝通技巧,他能掌握的只有先前的經驗,如:我只要哭就可以了!哭能幫我拿到我想要的東西、哭能讓爸媽都聽我的、哭還可以幫我解決困難,無形中哭就成了孩子最佳的生活利器。


大多數父母可能也會意識到,孩子一旦開始大聲哭鬧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理他,因為擔心孩子感受到「只要他哭鬧,父母就會對他有求必應」,使哭鬧成為孩子的有力武器。但是最好的方法還是要「防範未然」,因此父母必須要清楚地意識到問題的根源及其解決之道。


一、真心接納是最好的溝通
每個孩子面對事件與問題的處理方式都不一樣,除了受到天生氣質的影響外,父母的教養態度也是影響孩子哭鬧的原因之一。因此要引導孩子從破壞性的哭鬧到運用正確的需求表達,是需要父母用心觀察孩子的個性。因為不僅每個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,每一對親子間的相互關係也是有其獨特性,因此面對孩子哭鬧的第一步是,父母能真正接納並欣賞孩子的情緒與獨特性。


二、同理是緩和情緒的前哨
遇到孩子哭鬧,父母使用責罵或處罰,對孩子是沒有用的,也可能讓孩子哭得更激烈,覺得自己很委屈。孩子哭鬧時,父母先不要急著制止,一面讓孩子發洩情緒、一面可以同理孩子,如:「你現在很生氣」、「你覺得很難過」、「你想要媽媽陪你」等等,學習用同理的話語先緩和孩子的情緒,讓孩子感受到父母了解他的感受;或蹲下來抱抱孩子,輕拍他的背;教導他先深呼吸,再慢慢引導他表達自己的需要與感受。記得先傾聽孩子的感受,不要急著解決問題,也不要責罵他。


三、立場和界線清楚是行為的指標
孩子的哭鬧行為如果置之不理,放任孩子隨意哭泣,或大聲的制止、吆喝,都容易造成孩子的不安全感及不信任。最好的做法是跟孩子立定清楚的規範,說明父母的立場如:哭是無法解決問題,如果用哭的爸媽一定不會幫忙;讓孩子知道界線在哪裡,不是不能哭,傷心的時候可以哭、難過的時候也可以哭,可是當你有需要或是不高興時,請用嘴巴說出來;讓孩子知道哭是沒有用的,需求是要透過正確表達才能獲得協助達到目的。


四、精進社會技巧是減少哭鬧的良方
我們知道帶孩子最好的技巧是「與他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」,讓孩子知道父母愛他、關心他、欣賞他,孩子便能愉悅地享受與父母相處的美好時光。父母可以藉此鼓勵孩子表達情緒,透過說故事、玩偶扮演及遊戲等,幫助他認識情緒、抒發情緒;同時引導孩子學習正確的溝通方式。


如果家中的孩子因為容易受挫折,面對不合自己心意的人事物,常有激烈的情緒化傾向;或總是喜歡用哭鬧的方式,只關心自己的期望,完全反應出自我的行為,父母也不用著急,這可能與孩子的天生氣質有關。這樣的孩子面對問題容易感到沮喪或苦惱,較容易哭鬧,不容易平靜下來,且較難撫慰,因此父母必須要清楚讓孩子看見自己的原則,提升孩子對挫折的忍受度,幫助孩子學習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情緒;同時給孩子安慰、支持和指導,引導他用正向的方式處理情緒問題,與人溝通。並給予等待的時間,溫柔且堅定地讓孩子面對問題,給孩子適時的幫助,孩子就能覺得有安全感,慢慢情緒就能穩定下來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ay寶貝屋 的頭像
    May寶貝屋

    竹東保母-May寶貝屋

    May寶貝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